近年来,数字货币发展迅猛,像汹涌的浪潮一样席卷而来。它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然而在监管方面却存在着空白,这两者形成了一个矛盾点。各国对于如何对数字货币进行监管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
最初比特币诞生了,人们察觉到了这种与以往有别的电子货币形式。比特币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数字货币,它的去中心化以及匿名性,是和传统货币相区别的特性。随后又涌现出了多种类似的数字货币。这使得在概念界定方面出现了难题,像以太币等与比特币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功能用途上可能存在差异。各个国家对它们的界定各不相同,我国将比特币界定为虚拟商品。不同的界定对后续监管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影响。
中国的数字货币监管举措
2013 年,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从中国的官方立场而言,比特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的地位。此举措是为了考量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中国的金融市场庞大且复杂,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明确比特币的定位,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还能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后续发展中,有关部门一直持续留意数字货币的相关动态,以防新的金融风险产生。
美国各部门的监管角色
美国没有统一的数字货币监管法规,不过各个部门已开始行动。2015 年,纽约州金融服务局率先构建起规范框架。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关注数字货币相关犯罪预防事宜。美国国税局需考虑数字货币的征税问题。不同部门根据自身职能立场,就数字货币监管持续发表意见并发挥管控作用。
美国围绕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监管体系
美国的监管体系把重点放在市场准入上,例如相关法案对许可证有专门规定。在资金转移环节,监管会监督资金流转,以保证其安全性。因为数字货币有匿名性特点,所以对反洗钱工作特别重视。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相关部门发布了指引文件。正是这个体系,保障了数字货币市场在美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健康发展。
数字货币监管方向探讨
将数字货币的监管纳入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是较为合理的。从美国已有的经验来看,扩大原有的法律以及部门的监管范畴,这样做成本较低,且可行性较高。新设监管机构会遭遇诸多困难,比如需要重新对各方资源进行协调等。以反洗钱和消费者保护为重点,这也是世界各国监管所共同遵循的一个方向,因为数字货币涉及到资金的流转以及广泛的投资者群体。
各国监管面临的共同问题
首先要考虑是否可以进行 ICO,因为此前 ICO 在中国已被全面禁止。其次,交易所存不存在会对数字货币的买卖是否合法产生影响。是否承认币属资产这一问题涉及财政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事宜。监管力度也需要加以权衡,监管过严会对创新造成影响,监管过松则容易引发金融风险。这些问题都是各国在进行监管时需要重点权衡的要点。广大投资者和从业者都在密切关注各国监管政策的发展趋势和调整情况,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投资策略和业务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