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投资时代
八十年代,日本资金充足。当时,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民众,都对炒房炒股表现出浓厚兴趣。在这段时期,日本家庭资产配置经历显著变动,现金存款比例下降了14%,而土地和房产的比例则上升了15%,几乎占据了一半。同时,股票等证券的持有量也增长了6.8%,接近20%。整个社会都被投资热潮所笼罩,仿佛财富触手可及。
这种投资热潮并非偶然现象,源于经济的繁荣,让大众对前景充满信心。众多企业纷纷申请贷款,意图扩大经营规模,普通民众也跟风,纷纷投身市场。那时的日本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股市和房市记录不断被刷新。人们普遍认为财富将持续增长,却未察觉到危机正悄然临近。
泡沫破灭开端
自1989年起,日本政府多次下令提升利率,同时对房产所有者的税费做了上调。此举导致资金如潮水般快速撤离市场。起初,多数人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经济波动。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竟预示着资产泡沫崩溃的序幕拉开。
1990年,日本股市的净资产急剧下滑,降幅达到12万亿日元。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也呈现出下降态势。民众的信心遭受重创,一度狂热的投资热情迅速降温。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众多企业和个人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
通缩陷阱深渊
经济遭遇通货紧缩难题,日本民众普遍选择将资产转为储蓄,"现金为王"的观念盛行。无论政府还是金融机构提出何种措施,都无法扭转民众的这一观念。自1990年代起,这种状况持续加剧。
过去15年间,日本的经济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货币流动性持续低迷,人均收入未见增长。商业消费信心普遍低落。居民财富和资产普遍缩水,各类资产价值普遍下滑。以个人消费信贷为例,从90年代的高峰到2012年,其存量减少了65%,消费市场遭受了严重打击。
股市一蹶不振
资产泡沫破裂,日本股市在国人看来变得如同赌场。自1990年大幅下跌以来,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企业和民众在股市中的份额不断降低,外资却逐渐掌握了主导权。1992年,许多基金到期需要偿还,其中大部分亏损严重。尽管行业已采取行动,但民众的信心恢复仍十分困难。
尽管日本央行在2013年实施了QQE政策,大幅增加了ETF的购买量,然而股市却未能重振昔日活力。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逐渐消散,资金流入量明显减少,这对股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
政府努力无果
日本政府试图推动储蓄变成投资,为此出台了多项措施。无论是设立免税账户还是对金融市场进行改革,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但效果并不显著。日本人的存款总额持续攀升,到2022年底已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存款比例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值。
面对经济困境,政府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大家对于未来的经济状况感到忧虑,因此更倾向于把钱存入银行。由于消费和投资难以启动,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
新的投资趋势
自2000年起,我国权益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利率持续下降。这一态势促使海外资产配置成为日本财富增长的关键途径。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超国内GDP增速。与此同时,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稳定收益产品,如日本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和月结型基金,其规模分别膨胀至约10万亿日元和20万亿日元。
自2013年开始,野村证券向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投资服务SMA和FundWrap,业务发展迅猛。在短短6年时间里,其规模已经增长至原来的六倍。这一发展态势反映出,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下,日本投资者正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途径。
经济状况频繁变动,日本的状况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对于日本能否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大家有何高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